• 
    
  • <strike id="awy40"><input id="awy40"></input></strike>
    首頁 > 走進海安 > 認識海安
    認識海安
    來源: 海安市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25-06-30 字體:[ ]

    海安隸屬于江蘇省南通市,位于南通、鹽城、泰州三市交界處,東臨黃海、南望長江,連南貫北、承東啟西,通江通海通上海,是全省構建濱海特色城鎮帶的7個中等城市之一,也是省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長三角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氣候宜人、雨水充沛,河網密布、物產豐富。全市總面積118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00萬,下轄10個區鎮,擁有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高新區、省級濱海新區、省級商貿物流園區、省級糧食物流園區、中國和意大利國際合作園區各1家。2018年6月撤縣設市。

    海安是全國著名的教育之鄉、裝備制造之鄉、建筑之鄉、繭絲綢之鄉、河豚之鄉、紡織之鄉、花鼓之鄉、紫菜之鄉和長壽之鄉,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城市、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城市等數十項國家級榮譽稱號。近年來,海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總要求,聚焦“高質量發展爭第一、百強排名進二十”總目標,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致力打造樞紐海安、智慧海安、健康海安、平安海安、宜居海安,加快建設產業強市、文化強市、教育強市、科技強市、人才強市,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202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6.98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1.06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793.24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561.97億元,增長2.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5.8:54.3:39.9調整為5.6:55.2:39.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56萬元,增長6.2%。

    海安是學界公認的江海文明起源。境內的青墩遺址將江淮平原的歷史追溯到6000年前。春秋時期魯哀公十二年(前483年),吳侯會衛侯于鄖(今立發橋),建發繇亭以示紀念。漢代開上官運鹽河過縣境。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始設縣。此后,縣治幾度興廢。唐代淮南節度使李承實沿海筑捍海堰,北宋范仲淹倡導修筑海堤數百里,過境40多里。明朝海防兵備副使劉景韶、副將邱升率兵民抗倭,斬敵數千余人,保證了百姓的安寧。這里走出了魏建功、楊冰等一代名家,留下了劉少奇、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以及蘇中七戰七捷的不朽神話和角斜紅旗民兵團的革命薪火。

    海安是歷史形成的綜合交通樞紐。海安在漢代就有“三十六鹽場咽喉,數十州縣要道”之稱。今天,隨著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工程、滬蘇通鐵路以及鹽通高鐵的通車運營,海安全面邁入高鐵時代,成為長三角北翼重要的戰略樞紐;連申線、通揚線航道在海交匯,水上高速優勢盡顯;G15高速、S28高速、328國道、204國道、228國道、353省道、226省道、430省道全面構筑公路骨干網,1小時車程內分布著3個深水大港,2小時車程內分布著8個機場,海安公鐵水“無縫對接”的高速通道網絡日趨完善,樞紐海安優勢更加鞏固,對周邊的輻射效應更加凸顯。

    海安是蓬勃發展的現代產業之地。現有工業規模企業超千家、億元企業近300家,是江蘇長江以北首個工業應稅銷售超2000億元的縣級城市。先后建成電梯設備、建材機械、鍛壓設備、磁性材料等4個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形成時尚錦綸、紡織絲綢、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等十大產業集群,擁有時尚錦綸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常安紡織科技園、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十大專業園區。創新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74家,總數南通第一、全省前列。人才綜合競爭力全省第5,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等指標均居全省第一方陣。現代服務業持續攀高,電子商務、物聯網建設、遠程醫療、智慧海安、休閑旅游提速發展,匯聚科技服務、軟件技術服務企業500多家,成功打造一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建筑業快速發展,擁有建筑企業525家,其中特級資質3家,先后獲得“魯班獎”38項,“國家優質工程獎”33項,“詹天佑獎”31項。

    海安是公眾認可的生態宜居城市。按照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的總要求,全面加快美麗海安建設步伐,扎實推進上湖創新區(中意生態園)和新通揚河生態區建設,全力打造現代化中等城市,森林覆蓋率、林木覆蓋率均居南通第一。社會事業發達,高考高分段人數連續多年雄居全省榜首,素有“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海安”之美譽。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三級醫療衛生網絡不斷健全,城鄉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97.6%,基本醫療保險綜合覆蓋率達98%,基本實現了全覆蓋。連續16年獲評省“平安縣(市)區”“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先進集體”,連續三屆獲評“全省法治建設示范縣(市)區”,連續舉辦16屆法治文化節,實現全國普法先進“五連冠”,公眾安全感、法治建設滿意度、隊伍建設滿意率持續保持省市前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