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K12380210/2020-04880 | 分類: | 綜合政務\政務公開 通知 | ||
發布機構: | 海安市政府辦 | 文號: | 海政發〔2020〕59號 | ||
成文日期: | 2020-10-26 | 發布日期: | 2020-10-28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稱: | 市政府關于海安市2020—2021年冬春水利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 |
各區管委會,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扎實有序推進全市水利建設工作,確保全年各項水利建設任務圓滿完成,根據省、南通市水利建設相關要求,結合海安實際,現就海安市2020—2021年冬春水利建設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方針,堅持“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系統治水提質效”的水利發展主線,圍繞全面推進美麗田園鄉村建設、打造“新魚米之鄉”的總要求,以強化農村河道生態綜合整治和區域防洪除澇治理為重點,進一步壓實工作舉措,全面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著力打造平安水利、生態水利、智慧水利,為全市高水平小康社會貢獻水利力量。
二、工作目標
以“河暢水清、功能健全、岸綠景美”為目標,對全市淤塞阻水嚴重、設障臟亂嚴重、水體黑臭嚴重的農村各級河道、溝塘等實施綜合整治,保障各級河道、溝塘引排功能發揮,促進農村水環境全面改善;以鞏固增強里下河防洪除澇功能體系為目標,對老化笨重圩口閘閘門及啟閉結構進行升級改造,對堤身單薄、外坡倒塌的險工圩堤進行培修達標,進一步恢復和提高區域防洪除澇減災能力。
三、重點任務
(一)建設農村生態河道
根據省、南通市水利部門部署要求,按照《海安市“十四五”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規劃》,全市2020—2021年計劃建成農村生態河道18條,其中縣級河道1條、鄉級河道17條。
(二)整治農村黑臭水體
按照《南通市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通河長辦〔2019〕28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通河長辦〔2020〕6號)文件精神,經全面摸排,全市2020—2021年共計劃整治農村河道、溝塘黑臭水體61條(處),其中2020年計劃整治23條(處),2021年計劃整治38條(處)。
(三)疏浚農村各級河道
按照《全市農村河道疏浚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動計劃》(通政辦發〔2018〕120號)文件要求,全市2020—2021年共計劃實施農村河道疏浚34條,其中縣級河道1條、鄉級河道2條、村級河溝31條,同步實施拆壩建涵(橋)156座。
(四)實施里下河圩口閘鋼閘門改造及圩堤培修
按照先急后緩、急事急辦的原則,實施圩口閘鋼閘門及啟閉結構改造171座,實施險工圩堤培修達標15公里、新建圩堤護岸2.5公里等。
四、建設實施
(一)嚴格建設標準
1.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按照《江蘇省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標準》《海安市“十四五”生態河道建設規劃》,農村生態河道建設需滿足以下目標要求:(1)滿足防洪、排澇、灌溉、引水、通航等功能需求,按設計河道斷面達標。(2)保護河道自然屬性,加強河道生物多樣性保護。(3)水系暢通,活水暢流,常年不斷流。(4)河道水體清澈,水體透明度大于50厘米。縣級河道水質不低于Ⅲ類標準(含Ⅲ類),鄉級河道全面達到水功能區水質要求,消除劣Ⅴ類水體。(5)河面清潔,無有害水生植物,無漂浮物,無污水集中超標排放。(6)河坡整潔,無亂建亂堆,無亂耕亂種。(7)河道岸坡平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率達90%以上。(8)管護范圍明晰,管護組織健全,管護責任明確,管護經費落實。
2.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按照《南通市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和南通市《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農村河道、溝塘黑臭水體整治須達到以下目標要求:(1)控源截污。堅持以“以堵促治”,從源頭上控制排污。各區鎮、街道要先行自主實施人居、廠區密集排污集中的河道、溝塘兩側排污管道建設,提升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加強小餐飲、洗車、公共浴室、美容美發、洗滌、豆制品加工等“六小行業”的污染防治,強化集中收集處理,嚴禁污水直排入河。規范沿河居民垃圾堆放,健全垃圾集中收集、轉運體系,引導居民自覺保護河道環境。加快村莊溝塘周邊居民廁所的改造建設,全面消除旱廁和露天茅坑等。各區鎮、街道要切實保證農村河道、溝塘黑臭水體控源截污成效。(2)河道清障。全面做好岸坡“三清”,堅持“先清后治”。一是清除河岸河坡上的垃圾、堆物、蘆竹、種植、違章搭建等,實現岸坡整潔。二是清除河面垃圾和有害水生植物等,實現河面清潔。三是清除河中沉船、網箱、斷橋殘渣、倒伏樹木、建筑垃圾等阻水障礙物,實現水中無障礙。(3)河床清淤。根據河道、溝塘功能和水生態要求,嚴格按設計斷面標準疏浚河道,能深則深;同時要妥善運輸和處置好清淤淤泥,避免二次污染。(4)岸坡整治。采用干土或袋裝土回填整治凹陷、跌塘嚴重的河坡,禁止淤泥攤鋪河坡;采取密排木樁、生態砼、復合土工網等方式整治坍塌岸坡,做到整一條成一條,同步改造或建設更新拆建河坡兩側的污水管網、集水溝、下水道、下河踏步等,全面恢復河道、溝塘岸坡的自然形態。(5)生態修復。實施河道、溝塘岸坡的植樹種草綠化,涵養水源,固土護坡。(6)水系連通。河道、溝塘的局部縮窄段、斷頭段等要盡可能拓浚或新開河打通,或建涵(橋)打通,保證河水通暢。
3.農村河道疏浚(含拆壩建涵(橋))。按照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實施方案,嚴格按設計斷面標準疏浚河道;打通斷頭河、拓浚局部縮窄段,拆除攔河壩梗、實施拆壩建涵(橋),構建水系相連、健康暢通的河網體系;清除河中堆物、沉船、網箱、倒伏樹木等阻水障礙,清除河坡河岸上的垃圾、堆物、蘆竹、種植物、違章搭建等,保持河道暢引暢排,保持岸坡整潔生態。拆壩建涵(橋)要嚴格按施工圖設計及水利工程施工規范和標準要求施工,切實保證質量和施工安全。
4.圩口閘閘門改造及圩堤培修。嚴格按照施工圖設計和水利工程施工規范、標準要求實施,確保各項目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文明施工。
5.河道、溝塘的岸坡綠化建設及管護。相應河道、溝塘整治完成后,由所在區鎮、街道按照《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24號)要求進行綠化種植,堅持適地適樹和“彩色化、珍貴化、效益化”原則,優先選用鄉土樹種,打造水清、岸綠的美麗河道風光。
(二)明確建設實施責任
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農村河道疏浚、拆壩建涵(橋)建設、圩口閘閘門改造、險工圩堤培修達標及涉及河道溝塘岸坡的種草、植樹綠化等項目工程按屬地由各區鎮、街道組織實施。各區鎮、街道全面負責項目工程組織實施和全過程建設管理,對項目工程建設的標后監管、質量與安全管理、投資與進度管理、工程建設資料收集與整理、工程建設完工驗收等負總責。市水利局負責各項目工程實施方案編制或施工圖設計、工程建設監理和質量檢測、建設全過程監督指導和考核驗收。農村生態河道建設由市水利局嚴格基建程序要求組織實施,各區鎮、街道負責各項目工程建設所需拆遷清障、永久及臨時占地、清淤棄土區、筑壩填坡土源等落實和保障,同時要積極主動進行工程施工建設質量和安全管理。市水務集團、市城建集團承擔項目實施主體責任,負責項目工程建設管理及所需建設資金的籌集和監督使用。市財政局負責水利建設市財政負擔資金的籌集和監督使用,負責區鎮、街道配套資金的督促落實。各區鎮、街道、市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全面履職盡責,密切支持配合,整體聯動,合力推進,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全市各項水利建設任務。
(三)強化項目建設管理
各區鎮、街道及市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組建項目工程項目法人機構,具體負責各項目工程建設實施。要嚴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項目公示制和竣工驗收制等建設管理制度組織工程建設。要規范項目工程施工招投標,落實責任心強、施工經驗豐富、技術力量足的專業隊伍組織工程施工。要建立質量與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強化項目工程建設全過程質量和安全管理。工程開工前,各項目工程建設單位向市水利部門申請辦理工程質量監督,并全過程全環節接受市水利部門質量監督;向所在區鎮、街道的安全監管部門申請辦理工程安全監督,并全過程全環節接受施工安全監督。要嚴格按合同支付工程款項和履行工程變更報批手續。要督促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四項制度”落實,保證各項目工程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支付。要在醒目位置設施項目工程建設公示牌,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群眾監督。重視項目工程建設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編,特別是河道、溝塘整治前后的對比圖片、影像資料等的收集、整編,為各級考核驗收提供可靠的佐證資料。
各區鎮、街道及市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迅速行動起來,盡早做好各項目工程推進實施前期準備,搶抓冬春水利建設的黃金時期,盡早推進各項目工程建設施工招標和開工,要按合同工期倒排實施計劃,逐時段、逐工程督促施工任務完成。要確保先行推進的23條(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的整治任務在2020年底前實施完成,其余38條(處)黑臭水體整治及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拆壩建涵(橋)工程要確保在2021年10月底前實施完成,農村河道疏浚、里下河圩口閘閘門改造和險工圩堤培修達標工程要確保2021年6月底前實施完成。
(四)規范組織項目驗收
由各區鎮、街道組織實施的各項目工程完成后,由各區鎮、街道按照相應水利工程建設驗收規范要求逐項組織完工驗收;完工驗收合格、完成結算審計、完善各項驗收資料后,再申請市級組織竣工驗收。市級驗收由市水利局會同市河長辦、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等聯合組織進行,要嚴格建設和驗收標準,逐項目、逐工程實施驗收。對市級驗收不合格的項目工程由各區鎮、街道組織整改或返工后再行驗收,直至驗收合格。其他項目工程嚴格按項目建設要求和水利工程建設驗收規范程序組織驗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全市2020—2021年冬春水利建設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進行,市委市政府將組建2020—2021年冬春水利建設推進指揮部,全面領導、組織、協調、促進全市水利建設。市水利局要充分發揮好組織牽頭作用,統籌謀劃和協調好今冬明春水利建設的各項工作。各區鎮、街道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力推進好項目工程建設,市水利局負責做好監督指導和考核驗收。由市水利局組織實施的各項目工程,相關區鎮、街道要切實做好各項保障和配合工作,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各區鎮、街道及市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建立健全建設管理機制,嚴格執行建設管理制度,確保各項目工程建設規范有序、高質高效。
(二)強化資金保障
全市2020—2021年冬春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多、覆蓋范圍廣、所需投資大、建設任務重,各項目工程建設合計需總投資約3.2億元。所需建設投資由市本級投資補助、區鎮(街道)配套和部分項目的上級補助等組成。市水利、生態環境、資源規劃等部門要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各類政策性項目資金,增加水利建設投資渠道。各項投資組成比例為:(1)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所需投資市本級負擔70%,所在區鎮、街道配套30%,所在區鎮、街道負責拆遷清障、永久及臨時占地、清淤積土區、筑壩填坡土源等的協調落實,所需費用各區鎮、街道配套解決。(2)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和圩堤培修達標市本級財政按施工合同價的60%予以補助,其余由各區鎮、街道配套落實,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的控源截污、拆遷清障以及圩堤培修達標所需的永久及臨時占土地補償等所需增加的投資由各區鎮、街道配套解決。(3)農村河道疏浚中縣、鄉級河道疏浚由市本級財政全額負擔;村莊河道、拆壩建涵(橋)市本級財政按施工合同價的50%予以補助,其余由各區鎮、街道配套落實。(4)里下河圩口閘閘門改造所需投資市本級投資負擔90%,所在區鎮、街道配套10%。(5)由各區鎮、街道組織實施的各項目的工程變更及增補工程等所需增加投資由各區鎮配套解決。以上項目所需建設資金采取市本級統籌、分級負擔,通過市本級驗收后按上述投資比例由市財政通過財力統籌到項目實施單位,分年度付款。各區鎮、街道及市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各項水利建設資金的管理,實行專賬核算,專戶使用,不得“以撥作支”轉作他用。
(三)強化督查考核
市水利局要會同市河長辦、財政局等部門健全工作機制,分工負責,協作聯動,分區鎮、街道全過程全環節加強各項目工程的督查指導,重點督查指導項目法人組建履職、項目建設管理、施工招投標組織、項目建設標后監管、項目施工質量與安全、項目資金撥付與使用、項目自驗和報驗等工作,確保各區鎮、街道實施的項目工程保質保量、安全按期完成。各區鎮、街道也要建立相應督查機制,全面加強實施工程的督查。要建立檢查督查情況的定期通報和定期考核評估制度,凡組織實施不規范、質量安全管控不嚴格、實施進度嚴重滯后、整治驗收不合格的要嚴肅追責問責。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農村河道疏浚(包括拆壩建涵(橋))將列入對各區鎮、街道“農業現代化杯”的考核。其他項目建設工程的督查考核按相應項目管理制度實施。
(四)強化長效管護
各區鎮、街道的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農村河道疏浚和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等完成且通過市級驗收后,要全面移交各區鎮、街道河長制部門,納入農村環境“五位一體”實施長效管護。要嚴格落實管護責任,豎立管護公示牌,明確管護目標和管護責任。要建立河道管護制度,開展管護范圍劃界確權,多渠道籌集管護資金,按目標要求實施日常管護,切實保證長效管護效果。市河長辦將把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農村河道疏浚(包括拆壩建涵(橋))的長效管護落實情況納入對各區鎮、街道河長制工作農村環境“五位一體”長效管護的專項考核。其他項目工程完成驗收后要及時移交到原管理單位按原管理機制實施長效管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