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醫療保障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圍繞醫療重大改革發展任務,緊扣全年工作目標,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探索精細化管理,推動醫保改革持續深化、提升醫保領域服務水平,確保按序時進度高質量完成。
一、全力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堅決貫徹落實國家醫保局“兩個確保”要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救治保障工作。上半年共結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費用353.11萬元,為企業(含個體工商戶)減半征收3個月醫保費用約6600萬元。
二、堅持推動實施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根據南通市照護保險行政部門制定的相關考核要求,及時跟進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實施動態管理,推動工作良好發展。上半年共受理失能失智評定申請2089份,評定通過1882人,其中符合重度失能964人,中度失能592人,重度失智182人,中度失智144人。
三、不斷加強“兩定”機構協議管理。修訂完善定點服務協議范本,完成與定點機構醫保服務簽訂工作,確保協議簽訂率100%。規范協議管理定點工作,把好協議管理定點準入關口,加強新增定點單位政策培訓,提高醫保服務質量,上半年新增8家定點藥店、1家定點醫療機構、5家定點照護機構。
四、優化醫保基金結算管理。推進完善符合本地實際的“總額控制+點數獎勵”醫保支付新模式,及時足額結算醫療費用,下達當年醫保總額指標,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能。
五、組織開展醫療保障業務編碼標準信息維護工作。扎實推動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醫療服務項目、藥品和醫用耗材等15項信息業務編碼標準落地工作,按序時完成省市目標任務,加強定點醫藥機構學習培訓,做好信息系統切換準備工作,確保基礎信息全量維護到位、數據準確可靠、信息系統平穩切換、雙碼測試有序實施。
六、統籌推進醫保信息平臺建設。做好醫保電子憑證推廣應用,積極組織動員參保單位和人員、定點醫藥機構等共同推進電子憑證推廣應用工作,不斷提升定點單位醫保電子憑證掃碼結算比率,確保激活率和接入率指標按時、足量完成。做好“南通醫保”和“江蘇醫保云”平臺推廣應用,陸續接入全市定點醫院和藥店,實現服務功能全覆蓋。
七、進一步優化醫保經辦公共服務。通過“南通市醫療保險信息交流平臺”、“南通醫保”APP、“南通市醫保特藥管理信息系統 ”、“江蘇政務服務網”、“江蘇醫保云”、“國家異地就醫微信小程序”及“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等,實現門診特病、特藥待遇、零星醫療費用報銷預審、異地就醫、康復醫療、家庭病床等“不見面”備案業務,為參保人員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通過“不見面”渠道,辦理門診特病備案1393人次、特藥待遇備案613人次、零星醫療費用報銷預審175人次、異地就醫備案4681人次。
八、常態化開展藥品、醫用耗材集中招采。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2號)文件精神及省、市統一部署,完成國家相關批次藥品耗材集中招采工作。上半年集中招采預付醫保基金總計785萬元。
九、貫徹落實省、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政策。轉發《江蘇省醫療保障局 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調整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檢測項目價格的通知》及《江蘇省醫療保障局 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關于新增、完善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督促公立醫療機構按規定執行,及時化解核酸檢測收費政策因調整時點引起的個別矛盾。
十、著力推進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醫療救助。深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省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試點工作。及時對接市扶貧辦等部門,對提供的698名相對人員以及上年實施的54戶救助家庭逐一核實信息,為實施精準救助做好基礎工作。
十一、強化醫保基金監管和稽核工作。深入貫徹宣傳《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組織學習《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保險稽核工作的通知》(通醫管[2020]105號)文件精神,掌握醫療保險醫療稽核業務規程、智能監控操作規程、遠程視頻監控管理業務規程。根據智能分析監控系統提示,對定點醫療機構、零售藥店上傳的醫保費用進行審核。上半年數據審核7.3萬人次,審核醫保費用約1581萬元,確認并追回醫保違規費用10.04萬元。上半年大隊下發醫保違規告知書521份,解除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1家并移交司法機關,暫停3家醫保違規定點藥店、1家醫保違規醫院、1家居家上門照護服務公司,約談定點醫藥機構30家,扣除違規費用511.16萬元,處以違約金23.45萬元。